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马铃薯的前世今生

来源:北京科技大学 作者:青约延河

8月17日,在满足当地防疫政策的情况下,北京科技大学孟子居青约延河实践团的部分在当地的队员在队长杨博的带领下对子长市马铃薯科技示范园区进行了参观学习。

子长素有“中国洋芋之乡”的美称,为提高马铃薯种植的科技含量,长期以来,坚持开展马铃薯新品种适应性和高产栽培技术试验研究,不断增加投入,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通过马铃薯脱毒良种的引进、繁育、推广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实现了马铃薯产业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负责这一重大任务的正是子长市马铃薯科技示范园区。

子长市马铃薯试验示范基地于2012年11月21日挂牌成立,位于子长市南家湾村,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延安市人民政府,子长市人民政府合作共建。当地海拔960米,年平均气温9.1摄氏度,土壤类型为黄绵土,含钾量丰富,该试验园区主要开展马铃薯新品种的引进与筛选实验,高产抗旱栽培技术实验以及微型薯脱毒繁殖工作。其建设目标是立足子长市,面向延安市,围绕马铃薯产业发展需求,以提升马铃薯产业科技含量和科技水平为出发点,进行马铃薯新品种和生产加工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与推应用,为马铃薯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延安市和子长市马铃薯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首先实践团参观的是马铃薯科技示范园的展览馆,里面陈述了马铃薯的来源,马铃薯在我国的发展市,以及马铃薯在子长市的发展史。马铃薯原产于南美洲安第斯山区,人工栽培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8000年到5000年的秘鲁南部地区。16世纪中期,马铃薯被一个西班牙殖民者从南美洲带到欧洲。那时人们总是欣赏它的花朵美丽,把它当作装饰品。1586年英国人在加勒比海击败西班牙人,从南美搜集烟草等植物种子,把马铃薯带到英国,英国的气候适合马铃薯的生长,比其它谷物产量高且易于管理。后来一位法国农学家在长期观察和亲身实中,发现马铃薯不仅能吃,还可以做面包等。从此,法国农民便开始大面积种植马铃薯。明末清初,随着地理大发现时代的到来,原产美洲的大批农作物也被欧洲传入中国,由于马铃薯适应性强,耐旱耐瘠,才使得过去并不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广大沙砾瘠土,高岗山坡,深山老林等地成为宜种土地,缓解了困扰古代中国几千年的人地矛盾与庶民百姓的吃饭难问题。北方一作区是中国最大的马铃薯产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全部,河北北部,山西北部,陕西北部,播种面积占49%,已成为我国重要种薯产地。2017年陕西马铃薯种植面积达600万亩,总产量645万吨,延安市种植面积约75万亩,以子长,志丹,吴起,安塞,延川,延长和宝塔为主。然后展馆又向我们展示了培育无毒微型薯的流程。应用到了生物科学与技术的知识。展馆里面还有向我们展示土豆制成的各种美食以及子长市马铃薯产业为子长带来的经济效益报告。

接着我们去参观了马铃薯育种苗培育环境。这些刚培育出来的马铃薯幼苗需要在特定的培养液进行培养,对外界环境要求十分复杂,需要特定的离子以及浓度也需要一定要求,二氧化碳与氧气比,温度,空气湿度等条件都比较苛刻。一旦外界的环境没有达到要求,这些幼苗的生长就会收到影响,从而影响试验。接着是马铃薯试验园区的自然试验区,这里有许多不同品种的马铃薯,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每种马铃薯的长势,来验证他们的试验成果,如果与期望不同,还会进行调整和进一步试验。从而选出适合当地农民种植的优势种。2021年的试验田种着的马铃薯品种有引进v7,定薯3号,定薯4号,黄星226,冀张薯12号,陇薯7号,青薯9号,希森6号,佳兴2号,云薯2号,红玫瑰,克新1号等12种新进品种。他们以克新一号,费乌瑞它为对照,进行筛选对比试验。工作人员一般是通过植株疏密程度,开花的时间早晚,以及植物抗不良条件的能力,成熟期,收获期,花色叶色,结薯特性等来进行衡量一个品种的好坏。为了减小试验误差,工作人员在收获后会对商品薯和非商品薯分别测重(非商品薯为小于50g以及病薯,烂薯,绿皮薯),然后,从总产种除去1.5%杂质,作为亩产量。在技术方面,工作人员采取了大垄双行种植模式,垄面宽65厘米,垄沟宽45厘米,垄高15厘米,大行距80厘米,小行距30厘米,株距35厘米,密度3500株每亩,播种前基肥每亩施用有机肥1000公斤,尿素25公斤,硫酸铵40公斤,硫酸钾20公斤,随旋耕施入。地下害虫防治每亩用辛硫磷1公斤,随基肥飞撒施。由于子长市本身的自然条件,缺水是一个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大因素,试验田采用的技术是滴灌。他可以大大的提高水的利用率,相比于直接灌溉,他除了节约水以外,还可以保持土壤的疏散度,不会因为水的淹没使土壤硬化。从而能结出更大的果实。从而增加产量。

以上就是实践团所参观的马铃薯科技示范园全部内容。从一个示范园可见科技的发展正在造福着人民的方方面面,影响着全国人民,正因如此,如今的农村也不在像几十年前那样贫瘠,人民都过着幸福的生活!

http://www.dxswb.com/shijian/43465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美丽时代新中国,争做环保先行者

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可持续发展的号召,传扬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精神,交1703-8班团支部以此为契机于3月26日举办了“美丽时代新中国,争做环保先行者”的团日活动。本次活动由室内室…… 铁大八班之声 石家庄铁道大学交通运输学院查看全文 >>

融铁道今昔,聚交通魅力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顺利开幕彰显了经济全球化的中国立场,在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时代背景下,向世界传递了共赢共享、开放合作的信心。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来,我们身边发生了翻…… 谭瑞敏 石家庄铁道大学交1703-8团支部查看全文 >>

传民族精神,扬爱国主义

第55届金马奖颁奖典礼在中国台湾举行,台湾傅榆所执导的《我们的青春,在台湾》拿下了本届金马奖的“最佳纪录片”大奖,可在颁奖环节中,她却发表了“台湾独立”言论。激起了…… 逯瑶 石家庄铁道大学交1703-8团支部查看全文 >>

品往盛经典,传中华文化

国家商务部发布了“中国之造”品牌工作计划“传承与制造”主题的宣传片,掀起一场中国制造的爱国热潮。为加强团支部同学们对祖国成长之路的认识,增强成员对中国制造的信心,引导同学以…… 韩钰波 张梦琳 石家庄铁道大学交1703-8团支部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夏日支教,用爱播种希望

5月1日,西小寨村村助与经管学院阳光团工委共同开展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支教活动,至此,我们的第五次支教活动也在初夏的微风中…

“科技筑造梦想,志愿诠释青春”

“科技筑造梦想,志愿诠释青春”(记者聂瑶杨承哲李晓蕾)4月27日上午,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艺体系青年志愿者工作部在湖南省…

成长奋楫行路难,凝心笃行志鸿鹄

——记文学院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团支部团日立项活动5月9日下午,文学院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青春逐梦,携手工航

青春逐梦,携手共航——记文学院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拔尖人才培养基地团团日立项活动5月17日至18日,文学院孙绍振中国语言文学…

食品营养知识分享交流会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的食品营养知识水平,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助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多谷乐冻食育教育团于2024年5月31日前往清…

最新发布

体验乒乓助教,宣传乒乓知识
乒乓球,被称为中国的“国球”,是一种世界流行的球类体育项目,包括进攻、对抗和防守等竞技内容。在国家“发展体育强国,增强人民体质”的号召下,乒乓球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乒乓球事业也逐步发展壮大,在…
乡村振兴正当其时
中国青年网临沂1月15日电(通讯员侯盈宇)中国基本消除农村绝对贫困问题后,乡村振兴成为当今社会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而助力乡村振兴,聚焦“精神贫困”问题的解决则是重中之重。探讨农民精神贫困问题和化解…
领悟乒乓,助力冬奥
2015年7月31日,北京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自此北京成为历史上第一位双奥之城。为弘扬北京冬奥会所蕴含的奥运精神,更加充分地发扬运动魅力,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燃力乒乓,激情冬奥”实践团成员于2月9日…
运动助力冬奥,激扬运动风采
2022年2月4日迎来了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从赛区场馆的准备到会徽奖牌的设计,我国已经悉心准备了多年,无不彰显着我国的重视程度和工匠精神。本届冬季奥运会不仅促进了全民的冰雪运动热情,更是体现了运…
曲园学子寒假行——宣传冬季奥运会知识,调查冰雪运动关注度
(通讯员李文清)为增进大众对冬奥会的了解,宣传冬奥知识,调查中小学生及其家长对冬季运动的关注度,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燃力乒乓,激情冬奥”实践队部分队员于2月11日前往泰安市东平县中小学生乒乓球培…
找到打开乡村振兴的金钥匙
中国青年网烟台1月15日电(通讯员姜楠)贫困问题是长久以来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关注的焦点多在物质扶贫方面,但事实上,物质扶贫只是扶贫工作的一个方面,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并不意味着贫困…
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开展“寒假十课”学习主题团日活动
1月30日至2月13日,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团委组织各团支部开展“寒假十课”学习主题团日活动,积极倡导全体团员学习由团中央基层建设部与宣传部联合制作的线上课程。“寒假十课”包含有“关爱与期许”、“祖…
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要并举
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20日电(通讯员李俊广)顾名思义,精神贫困是指精神贫瘠。和物质贫困一样,精神贫困也分为绝对形态和相对形态。绝对精神贫困是指因物质贫困导致的受教育时限不足、文化知识贫乏、价值观念僵…
寻访盘锦“党史馆”——盘锦第一个党支部旧址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我们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胜利,开始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寻访“盘锦第一个党支部旧址”,让我们一…
扶贫扶智双联动
深入乡村明现状,智志双扶助振兴中国青年网日照1月17日电(通讯员马骏)扶农助农重任在肩,支农惠农不负使命。在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我国最终完成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任务,向人民交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