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走非遗之路,品文化传承之味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吕倩倩

我们走过了辉煌的历史,历经了沉默的夜,我们睁开双眸,面前是滚滚的波涛,不知将我们送向何方。——题记

太阳,初升于东山之上,正如我们的国家,以强健而有力的步伐向着更高更远的伟大复兴的目标迈进。在这路上,我们经历了太多挑战,其中之一便是乡村的振兴与发展。为此,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浓墨重彩的一笔不仅为乡村产业带来了希望,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照亮了前方的路。为了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非遗发展的新出路和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非遗探查小队,踏上了寻找非遗之路。

从城市中的非遗文化馆到乡村里的非遗项目,我们共走过了2处非遗中心和5处非遗项目;见过了“凿”出万千气象的三庄石刻石雕和以面“塑”万物的吉昌花饽饽;观赏了舞出新气象的鼓子秧歌、以及独具民族地域特色的彝族花鼓舞;品味了传承悠远、文化深厚的泰山女儿茶。这些,都在我们的心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尤其是在与传承人的交流中让我们明白,在如今时代奔涌的浪潮中,非遗正以她独特的方式熠熠生辉。

当我们走完这一程,我们对非遗有了更深的理解,对文化的传承也有了更深的理解。非遗,在乡村中孕育而生,是乡村文化的代表,蕴含着民间一代又一代流传下来的智慧与精神品质,也代表着一个地方曾经的历史与足迹,更是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但是为什么现在一些非遗项目出现传承困境?是因为这些记忆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脑海中逐渐消失了,城市生活中看不到了或者见得少了。这也是为什么许多年轻人疑惑传承这些完全可以被机械取代的技艺到底有什么用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对这些非遗缺乏认同感。

不知何时起,这些老一辈从生活中得来的艺术正与现在的生活逐渐分割开,变成了“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年轻人们总是读着文章里的非遗,却又不肯真正地去看、去了解非遗;许多读书的年轻人只是知道她们属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传承,但要真的让他们说出理由来,却又只是白白的大空话。正如我国非遗的现状,也面临着如此困境。

文化的传承,需要耳濡目染,而不是仅仅学会了“果”,而不知其“因”。文化的传承往往有时候过程会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只有亲身去体会了这个过程,才能够理解这个文化真正的内核在哪里。正如我们喝茶,自己亲手种茶、采茶、炒茶、沏茶后所喝到的茶,与店里直接喝别人给你端上来的茶,喝完后的感受绝对是不同的,感悟也是不同的。我犹记得日照文化馆非遗中心的张金亮主任说道,他每次在为不同的非遗写文章时,总要自己先去学会这个项目,之后才能写出好的文章,不然总觉得会缺了点什么。的确是这样,一种文化记忆,如果想要准确地表达出来,必须要先对其有深刻的了解,那么这种了解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曾经亲身体味文化记忆的感悟里。那么回归到非遗本身,这也就是非遗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核。

为什么年轻人很难参与其中,原因其实多种多样。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让社会面貌日新月异,由农村向着城市发展,是一种巨大潮流。曾经诞生于乡村,发展于乡村的一些非遗项目,在城市中出现的少了。年轻人对她们了解也就少了;尤其是出生在一个与乡村文化不同环境的人,对乡村文化和非遗记忆的理解会有差异。这是年轻人在了解、传承非遗时的困难,这不仅影响到传承的质量,也同样影响着传承的人数。此外,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多元的文化不断彼此碰撞交汇,现代的年轻人承受着更多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冲击,如何去辨别什么是有价值的文化,对于现代的年轻人来说也是一种挑战。甚至于爆发式的信息输出,让部分年轻人逐渐沉浸在快餐式、短时快感里,尝到了坐享其成的“甜头”而不愿意深挖其背后的东西,浮于表面而无法深入。只顾结果而不管过程的传承是不完整的。当然,在如今的年轻人群体中,也不乏愿意花费时间与精力去传承一个文化的年轻人。但是在我们的访谈中,传承人感叹最多的问题仍然是非遗传承缺乏新鲜血液。

“文化是生命的花朵。”学者周国平如是说。文化是生命存在的另一种象征,记录着我们的过去,我们的“本源”,如果忘记了这些文化,我们便会在前行的时候被时代湍急的河流冲走,找不到前进的方向,或忘记了我们本来的路要去哪。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身的文化是前行的重要动力。如果把国家比作一个人,那么文化便是她的思想,影响其所走的每一步路。因此,优秀传统文化和非遗的传承对于国家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越来越多的优秀传统文化被呈现到大众眼前。那么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便成为了我们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在这一次的实践中,我们通过脚步与眼睛,看到和深刻理解这些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为之感到自豪;同时更加深了对非遗传承和发展的理解。我想,这便是社会实践本身的意义所在。

http://www.dxswb.com/shijian/41481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遇见你们,真好--河南科技大学筑梦英才暑期社会实践

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了,回想这一个多星期的经历,感慨万千。总结这几天的日子,只能说痛并快乐着。虽然这几天我们每天很累,每天要准备下一天讲授的内容,总结这一天授…… 朱梦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查看全文 >>

国学小课堂之传统节日--河南科技大学筑梦英才暑期社会实践

我们筑梦英才暑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开始倒计时了。今天下午是国学小课堂的倒数第二节,今天我们讲授的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来源于我国古代生产生活及精神崇拜,体现古人的生活习性、…… 朱梦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查看全文 >>

字看人生——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暑期实践

中国有一种说法,字如其人,意思是说从字足迹能看出写字人的性格。我们常在信件和文件上签名,殊不知,笔迹是能展示写字人的个性。不过,笔迹总归是后天形成的。写字人的字迹是根据诸如…… 周晓涵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查看全文 >>

翰墨人文——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暑期实践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 周晓涵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查看全文 >>

诗书国学——河南科技大学“筑梦英才”暑期实践

“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一种高雅,比如我们无论何时欣赏美景时都能记得学诗的好处,就能出口雅致。那再来说说“腹有诗书”中的“书”吧。书,是读书、也是作文、…… 赵晓雨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查看全文 >>

启蒙国学——河南科技大学“筑梦英才”暑期实践

国学文化是中华的传统瑰宝,是每个炎黄子孙应该重视的文化。腹有诗书气自华,出门见到美景说“良辰美景奈何天,姹紫嫣红开遍”的孩子和张嘴就来“哇,太美了!”的孩子肯定是…… 赵晓雨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查看全文 >>

翰墨书法,艺术人生——河南科技大学“筑梦英才”暑期社会实践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 杨志杰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查看全文 >>

笔墨书天地,传承续丹青——河南科技大学“筑梦英才”暑期社会实践

书法是“文字”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根据一定的书写规律和审美规律表现出来,并且表达书者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有记录思想、交流信息的功能,是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并且书法是中华民族…… 杨志杰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学科普进课堂 青春领航谱新篇

5月29日下午,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学院”)组织菁诚服务队赴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了数学科普四点半课堂志愿…

多彩社团丨校团委举办2023-2024学年星级学生社团评选

为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社团的整体水平,推动学生社团规范化、精品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在打造校…

闽南科技学院“青马工程”培训班开展深研细悟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寄语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对广大青年的寄语精神,深化理论知识,厚植思想根基,近日,闽南科技学院“青马工程…

“星途觅意,追光寻迹”活动

2024年5月28日14:00-16:00,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一小分队、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

“锐意前行,说干就干”活动

2024年5月28日14:00-16:00,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一小分队、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

最新发布

重走长征壮志凌云之志
为进一步落细落实“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学习教育,7月13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乘风”党史宣讲实践团队赴黔江区濯水古镇开展“学习百年党史,传承红色基因”三下乡基层宣讲活动,旨在进一步增…
桑梓难忘建设情
乡土之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一方难以忘怀的土地,它所承载的,是亲情,更是一份难忘的养育归属之意。华夏,是我们每个人的乡土,这是一方承载了五千年文明与数亿人口怀思的发源地,它值得每个人的传承记忆,…
“圆梦•红色育人”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赵杨志感悟
时光匆匆,留不住过往,却留下痕迹与怀念。2021年7月,“圆梦•红色育人”实践团在我不过二十的青春岁月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同实践团十几位队友经过多次会议决定的实践方式是实践团传承至今第一次大胆尝…
请祖国放心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师生组成“青春向党、强国有我”环资学子助力乡村振兴实践服务团,在重庆市忠县磨子乡和石柱中益乡,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们将自己在课堂上学到的环境工程、食品工程、…
山东学子三下乡:走进人民政府,了解相关政策
李彦纳“圆梦·红色育人”暑期社会实践感想
忽觉盛夏,已入初秋。“圆梦·红色育人”社会实践,这个暑假一抹靓丽的色彩。无论是在社会实践能力还是思想水平上,这都是我前所未有的体验,在这次社会实践钟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份调研报告也不只是社会实践…
探寻非遗文化,共助乡村振兴——“非遗探查小队”威海分队探访纪实
为深入学习非遗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7月27日,曲阜师范大学“非遗探查小队”威海分队前往威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威海市威高民俗文化村“磨爱麦”工坊进行探访学习。参观非遗中心,品味千年文化7…
脱贫攻坚战的新生活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为历经八年的脱贫攻坚任务交上了令人感动而幸福的答卷。2021年7月14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千秋禁”2021年“三下乡,返家乡”调研小组前往已从135个贫困村正式摘…
陈丽莎暑期社会实践心得
7月17号我们出发啦,我人生的首个支教实践拉开了序幕。我曾经只在电视与报纸上看到过支教事迹,当时崇拜不已,没想到如今我成为了我一直敬佩的角色。本次社会实践,我以技术部人员的身份参与其中,主要负责视…
熏陶红色文化,传承红色记忆
红色传承,本身便是对于国家优秀精神的传承与学习,这对于群众而言,是一次近距离接触历史的机会,更是一次培养自身对于奉献国家精神的机会。在本次社会实践中,我们首先做的便是提高自身对于红色文化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