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决战脱贫攻坚——我们的所见所感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 作者:陈志斌 郭通

决战脱贫攻坚——我们的所见所感

“只有来到乡村,只有深入基层,才能感到脱贫攻坚的伟大,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烈日当头,微光扶贫团队成员陈志斌站在侯寨村的扶贫就业点感叹道。

2020年7月,河南工业大学 “微光扶贫”社会实践团队的成员从各自的家中出发,向着一个方向集结,最终站在在黄河之滨、豫鲁两省交界处濮阳县侯寨村,开始了脱贫攻坚战收尾年的考研调查。

在村大队迎接小队的闫金浩书记,已经被派遣到这个黄河边的小村庄工作四年了,从当地住建局干部变为派遣的驻村书记,他感叹道:“由于各级单位对国家政策的贯彻落实,经过我们全村上下的一致努力,在去年底,侯寨村已经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全村2114人都已经稳步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这是人民的幸事,也是国家的幸事。”

当小队成员问起脱贫的情况,闫金浩书记就好像打开了话匣子:“我们侯寨村有12个村民小组,全村449户2114人,是一个挺大的村子了,但是因为前些年黄河总是泛滥,这里经济环境一直很差,幸好咱们国家有政策,吹响了决战脱贫的“集结号”,保障老百姓的衣食住行。所谓“两不愁,三保障”指的是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三个方面,这样人们就能很好的生活。不仅如此,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也跨进了一大步,村中心的侯寨村文化活动广场,是这两年新建立起来的,村里的很多老人儿童来这锻炼玩耍,旁边就是村卫生所,这也同时保障村民的基本医疗。经过全村这么多年来的不断努力,我们村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建设户户通水泥道路21070平方米,新建入村桥梁6座,安装太阳能路灯59盏,119个高架线杆架设到位,保障电力通畅,打机井29眼,方便村民农业浇灌,全村449户均施工安装自来水管、天然气,电视信号、网络通讯全部覆盖到位,拓宽了百姓的知识受知渠道,全村共进行危房改造70户,投入资金119万元,已全部实现危房清零,现如今村集体经济达到9.05万元,扶贫就业基地平稳运行,已安排贫困人口30余人就业。”

走在今年新修的路上,村支书介绍着村里的情况:“在国家都讲究产业脱贫,在今年产业政策到户增收70户,其中入股汇源57户,覆盖率95.8%,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73户在社会扶贫网上注册登录,将每户信息、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录入,为下一步通过网络力量让社会更多人帮扶打好基础。邀请濮阳县劳动局组织专业培训公司,组织侯寨村48户在村扶贫就业基地开展了面点师培训,为下一步务工就业打下坚实基础。”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落后的交通,阻碍了当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进度。以前的泥泞小路,现如今都变成了水泥路,这些宽阔马路给了村庄新鲜的活力。

边说着,在闫书记和村干部们带领下,为了探寻脱贫攻坚战胜利的果实,小队成员头顶烈日,参观了就业基地。村里青壮年大多选择出门打工,就业基地为留在村里的老人或者女人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有效的解决了当地的就业问题。随后,我们又走进侯寨村致富能手侯瑞涛的金银花、葡萄种植园,侯瑞涛对金银花、葡萄种植情况、销售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在这里,小队成员纷纷感慨,脱贫摘帽靠国家,勤劳致富靠自己。

回想到前任驻村第一书记杨宏军对队员说过:“在黄河没有治理好之前,总是有或大或小的洪水祸害百姓,这里的粮食没法种,这里的屋子留不住,这是此地贫困的重点原因;再一个此地交通极其不便,这都是我们工作的难题。你们作为大学生,首先要记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了技术我们才能解决这些难题。另外,你们大学生下乡,不要只走个程序,停留在事情的表面,而要踏踏实实地去做好这件事,一定要把你们学到的专业知识应用于实际,理论和实践统一,无论是对于村民还是对于你们自己都是有好处的。”

2017年至2020年,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微光扶贫”社会实践团队每年都会来到濮阳市习城乡侯寨村,并于2019年7月联合侯寨村村大队举行了挂牌仪式,建立了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基地。不仅如此,他们先后走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清风镇双庙乡,红色革命基地单拐村,国家级贫困县重点帮扶村台前县夹河乡孙庄村,也见识到靠勤劳致富建立的第一个“村级市”西辛庄村,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吴坝镇的桑蚕创业园。在每年重点调研的侯寨村,日新月异的变化让队员们感到惊讶。水泥道路的蔓延,电力设施的完善,房屋的翻新……不仅是吃饱穿暖,精神文化在这里也并没有落后。侯寨村文化活动广场,各类健身器材、体育器材整齐安装……看着这一切的变化,村民们脸上荡漾着幸福的笑容。

在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年,小队成员也有他们自己的想法。对贫困地区来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在“攻城拔寨”陆续摘帽的同时,还要科学统筹、讲求长效。比如移民搬迁扶贫,既要搬得出,又要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产业扶贫,要开拓农民稳定的收入来源,把握种养业发展规律,注重长期培育和产业效益;交通扶贫,既要打通农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也要让农村公路成为贫困群众的致富路、幸福路。这些都要提前谋划,从而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

顶着骄阳,踏着热土,深入基层,他们走过的每一段路都是村民每天走过的,所谓的挫折不过是村民习以为常的。趁年轻,到基层去,去看见不一样的中国,为这里奉献上他们的微光。这就是能从学校出来——实践的意义。

在流下了很多汗水后,不懈的努力和认真的态度让他们收获了不错的成果。小队与当地签署了河南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基地协议书和红色1+1支部共建协议。并被百度,UC,今日头条等多家网站报导,还被濮阳网,青春濮阳等多家官微报导,2019年撰写报告收录于2020年第一期《粮食科技与经济》一书中。

微光扶贫团队是侯寨村脱贫的见证者,小队成员们坚信,只要全国上下众志成城,精准施策,奋力拼搏,脱贫攻坚战一定会取得全面胜利。届时,我国不仅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而且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和人类反贫困史上谱写了辉煌篇章!

撰稿人:陈志斌 郭通

http://www.dxswb.com/shijian/2981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支教理论运用于实践,服务奉献于社会

为使广大同学将理论运用于实践,服务奉献于社会,推动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多方面教育,提高自身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椽承社会实践队鄂州支教分队联合鄂州市…… 成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支教,重温童真,收获颇多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椽承社会实践队鄂州支教分队联合鄂州市鄂城区西山街道团委自7月10日起开展“希望家园”支教活动。图为团队成员的合影图为团队成员和小朋友们的合影与这群小朋友在一起,…… 成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椽承支教,播撒希望

“有哥哥姐姐给我们上趣味课和开展拓展活动,这个暑假一点都不孤单”放暑假了,鄂州市鄂城区西山街道的孩子们在7月10日迎来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椽承社会实践对的大学生哥哥姐姐们。今年是…… 成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支教承载希望,传递感动

为宣传社会文化常识,让小学生们更加了解传统节日,同时增加他们对社会有关知识的认知,调动他们求知的积极性,培养他们进取的理念,从小做起,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学习文化知识,在…… 成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育苗树人筑梦想,红色支教暖童心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椽承社会实践队鄂州支教分队联合鄂州市鄂城区西山街道团委自7月10日起开展“希望家园”支教活动。我们希望通过对他们的授课,教会他们感恩励志,爱国梦想,让他们在以后…… 成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关注儿童暑期生活,传承红色基因

为利用大学生的知识资源服务农村小学教育,提高人民受教育的水平,丰富农村小学生的文化生活,拓宽农村学生的视野,对其人生态度等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对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起到正确…… 成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支教传播爱,人生更精彩

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加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椽承社会实践队,并于7月10日前往鄂州市鄂城区西山街道石山社区开展我此次的支教工作,我们体验和感受了学生们的天真可爱,老师的忙碌,顺利讲完…… 成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湖二师学子三下乡:爱心支教,宣传环保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践行共青团提出的“环保”思想,传播节能降碳和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创建绿色健康生态环境,提升小朋友们的…… 成云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举办“慈心一日捐”志愿公益活动

为了弘扬“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中华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公益意识,培养奉献精神,6月12日,传媒…

聊城大学传媒技术学院举办西柏坡精神志愿宣讲团志愿服务实践纪实(一)

为弘扬西柏坡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同时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维护社区稳定和谐,助力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6月10日,聊…

闽南科技学院举办第十二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第十四届学生社团文化

6月2日晚,“艺术点亮校园文化润泽心灵”——第十二届大学生文化艺术节闭幕式暨第十四届学生社团文化巡礼月闭幕式晚会在美林…

润心伴成长 同心护未来 | 闽南科技学院师生赴洪梅镇三梅小学开展“童心童趣

为全面贯彻落实《福建省民政厅等10部门关于进一步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闽民童…

前瞻洞察——女院“先锋”为调研铺路

近期,山东女子学院经济学院(科创金融学院)“王晓雨”团队脱颖而出,为了更加了解现下企业的运营情况,他们深入企业调研,…

最新发布

烧麦的味道
广东文化很有特色的一个分支,饮食的改革与创新始终不能离开文化的范畴,通过对广东饮食的描述与分析,我们可以透视到广东生活方式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饮食习俗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食物不仅仅是含有可供…
深入家乡文化,感受家乡变化
深入家乡文化,感受家乡变化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为了更深切的感受小康社会带来的变化,7月1日至8月2日,石全石美实践队在山东济南、广西、新疆石河子、山东莱芜、山西阳泉、山东枣庄、云南昆…
返家乡调研活动
为引领大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情况,江苏海洋大学商学院“党民同心圆,防疫共同体”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集中实践结束后随即开展了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7月23日,团队成员马宇豪同学于当天下午3点前往东海…
赴郓城县玉皇庙镇“让爱传递”教育关爱团关爱学生,丰富活动
8月6日,赴郓城县玉皇庙镇“让爱传递”教育关爱团成员们分别在语数英三门课上丰富上课内容形式,并且带领孩子们观赏《声之形》。8月6日8点30分,在语文课上,教育关爱团成员带领孩子们朗读诗歌,一定程度上丰…
梦想是希望之光——华南师大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馨星队暑期实践心得
时间来到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馨星队下乡时间的第四天,转眼间此次云端旅程已经过了大半,老师与同学们的羁绊也越来越深。原本并不相熟的师生,在短短时间内已经建立起了亲密的情感,在同学们的身…
“求是 卓越”暑期调研团于云南昆明进行实地调研
8月5日,“求是卓越”暑期调研团团成员税江龙于其家乡所在地云南昆明对“网络热点事件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进行实地调研。税江龙在暑期大学生相对集中的电影院等娱乐场所发放调查问卷,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2…
河南大学生赴信阳光山县调查晏岗转型升级 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槐店乡晏岗村正在进行创新规划,努力建设一个高标准的新型农村社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晏岗村此时正在建设一个水、电、路、绿化、休闲娱乐文化等配套设施完备的全方位高品质新型农村社区…
“求是 卓越”调研团于山东济南进行调研
8月5日,“求是卓越”调研团成员段玉就济南市市中区部分小区进行实地走访与线下调研。此次线下调研对线上调研的不足进行了改善,着重于大学生对网络热点事件的认识与看法的调研。此次线下走访调研共走访3个小…
青岛科技大学赴郯城县归昌乡“希望小屋”爱心志愿团开展支教工作
8月5日,青岛科技大学赴郯城县归昌乡“希望小屋”爱心志愿团继续在归昌小学开展爱心支教活动。上午,为了提高孩子们的动手和思考能力,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次手工课,带领小朋友们绘画以及拼插玩具。…
探寻家乡的变化
家乡的变迁一直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次的活动我们继续沿着感受变迁的理念去探寻那些家乡的变化。我们走在街道上,最大的感受便是那些停靠在路边的共享单车。曾几何时,我们还为不想花太多时间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