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安徽大学生走进安徽宿松县守护方言记住乡愁

来源: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 作者:毛倩

守护方言传承母语 听见乡音记住乡愁

“徽声皖韵,传承乡音”安徽方言童谣谚语采录社会实践团队宿松分队的两位成员于8月3日至8月5日赶赴宿松县教育局语委办、文旅体局、文化馆以及凉亭乡镇开展宿松方言传承活动的交流学习。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方言的传承问题愈来愈受到关注,方言是丰富的历史和重要的人文价值的结合体,但是由于外来文化的冲突、人口流动的增加以及现代化的推进,方言的传承面临着许多的挑战。在此基础上,实践团队成员叶子和毛倩开展相关调研采访活动。

图1为实践团队成员毛倩与宿松县教育局语委办宋锦玉主任交流。由实践团队成员叶子摄。

宿松县教育局语委办主任宋锦玉向实践团队成员详细介绍了宿松县方言的发展状况。宋主任表示,国家在语言文字层面采取了“推广普通话”和“保护方言”并重的策略,但普通通话推广工作相对更为顺利。自宿松县城通过全国第三类城市语言验收工作之后,政府和老百姓对于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视程度有了极大地提升。以安徽省社科院副院长唐先田先生为代表的一批致力于宿松方言保护的研究者们,通过收集资料并撰写相关文章,为宿松方言的保护工作做出了贡献。

图2为实践团队成员赶赴宿松县文化旅游体育局采访。由实践团队成员叶子供图。

图3为实践团队成员与宿松县融媒体中心刘发贵主任交流。由实践团队成员叶子供图。

随后,宿松县融媒体中心刘发贵主任接受团队采访,深入解析了宿松县方言多元且混杂的成因。地处皖、鄂、赣三省交界的宿松县,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再加之婚嫁以及商贩活动,方言受周边影响较大,从而更加丰富多样。刘主任还指出,宿松县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经常受到洪水灾害的影响,周边居民为躲避灾害,大量进行人口的迁徙,这也进一步丰富宿松方言。采访过后,刘主任还向团队成员赠送了多本关于宿松方言和地方文化的书籍。其中既有详细记录宿松方言土语的书籍,也有系统介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南词”发展和演进的书籍。

图4为实践团队成员叶子与宿松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朱加祥副主任采访。图由队员毛倩摄。

次日,团队成员赶赴宿松县文化馆,与宿松县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副主任朱加祥进行了关于宿松方言的深入交流。朱主任先是阐述了宿松方言的形成和发展状况,以及目前的趋势。由于宿松县地域的特殊性,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语言,且由于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融使得宿松方言更加丰富。然而,随着老龄化等原因,掌握方言的人数在逐步减少。其次,朱主任以宿松县最具代表性的童谣《打铁歌》为例,介绍了宿松方言的特色。与江南地区温婉的方言特性相比,宿松方言更显得硬气,且以第四声为多。除此之外,朱主任解释了宿松方言的活态传承方式。宿松县主要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来推动方言的传承,尽可能多地在其中使用宿松官方方言。最后,朱主任强调了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关系。他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对于方言的传承任务,他呼吁更多的力量能够共同参与协助传承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此次交流加深了团队成员对宿松方言的了解,也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图5为实践团队成员赶赴宿松县凉亭镇与文化站站长邓顶峰交流。图由队员叶子摄。

宿松县凉亭镇文化站站长邓顶峰表示乡镇方言的使用率是较高的,因为当地人土生土长且日常交流都以方言为主。其次由于学校教育和媒体的影响力增强,标准语言逐步成为了主流,相对来说方言的教育和宣传在学校薄弱一些。后续邓站长还带实践队员一同拜访了前任村支书,并由前村支书与实践队员一同探讨宿松方言,且以“卡皮粥”等具有浓郁宿松方言的特色的词汇为例,使得成员更鲜活了解宿松方言。

图6为实践队员叶子在松兹街道采访小朋友童谣。图由队员毛倩摄。

实践团队队员通过在街头巷尾随机采访的方式时,遇到了一位小朋友。经过一番交流,小朋友主动提出要以《打铁歌》作为展示的内容。其内容有趣、押韵的排版也朗朗上口。小朋友的哥哥表示,传统而接地气的《打铁歌》不仅传承了本地的文化,还对小孩子的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实践团队队员在与小朋友的交流中,感受到了方言童谣独特的魅力,小朋友自信地展示也生动地诠释了方言童谣在儿童成长过程中重要的价值。

方言传承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是文化脉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此次采访团队成员更深刻认识到并需重视并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推动传承工作,加强方言的宣传和教育,以开展方言文化节以及出版相应的方言作品来提高方言的认同感。其次可以借助自媒体等手段推广方言,迎合当今的潮流趋势,吸引更多年轻一代的关注。最后政府以及相关社会组织也应当适当对于方言传承工作进行资金扶持,借此激励更多人参与方言的保护工作。总而言之,只有通过人们共同的努力,才可以使得方言在时代变迁中得以传承,留住这一抹珍贵的乡愁。

图7为团队成员与文化馆的工作人员的合照。图由成员叶子提供。

http://www.dxswb.com/shijian/6349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学习新思想 了解新文化

(通讯员熊争)5月24日,武汉科技大学机电2203班组织了一次特别的学习活动,全体同学前往学校内的廉园,实地开展学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的实践活动。廉园作为武汉科…… 熊争 武汉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融入理论学习 展现时代风貌

(通讯员杨翔然)武汉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篮球队在5月20日组织了一次意义非凡的团队建设活动,前往廉园进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体育与理论学习的…… 杨翔然 武汉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参观红色基地 领悟红色精神

(通讯员夏子鹏)一行由当地学校师生组成的参观团队在红色基地展开了一次难忘的党史学习之旅。这次参观活动旨在通过近距离接触红色基地,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光荣历史,激励青少年继承…… 夏子鹏 武汉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引领中国发展 贡献世界智慧

(通讯员王浩然)近日,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话题之一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这一理论体系不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和发展,更是对中国未来发展路径的战…… 王浩然 武汉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学习习概坚定信念 分享感悟共同奋进

(通讯员潘欣)5月17日,武汉科技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星光通讯社的全体成员怀着崇敬与学习的心情,前往武汉市黄陂区党史学习基地进行了一次意义深远的红色教育活动。此次活动旨在共同学习…… 潘欣 武汉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学习新思想,共筑中国梦:武汉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宣传部廉园交流展

(通讯员潘欣)5月16日,武汉科技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协会宣传部组织全体成员前往武汉科技大学廉园,开展了一次意义深远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交流活动。在廉园的学习过程中,宣…… 潘欣 武汉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体育部户外教学 毛泽东理论焕新生

(通讯员王浩然)在春意盎然的时节,武汉科技大学体育部迎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教学实践活动。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师生对毛泽东理论的理解和认识,体育部组织学生前往户外一…… 王浩然 武汉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乒乓心语筑梦想 大学使命育英才

(通讯员师龙飞王乐郭心怡)“点滴理想,汇聚成海,持之以恒,触及星辰。”为激发余河学校的孩子们保持梦想并勇敢追求,5月2日,我校搜搜志愿者协会于余河学校与孩子们互动,并进行深入的…… 师龙飞 王乐 郭心 武汉科技大学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学科普进课堂 青春领航谱新篇

5月29日下午,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学院”)组织菁诚服务队赴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了数学科普四点半课堂志愿…

多彩社团丨校团委举办2023-2024学年星级学生社团评选

为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社团的整体水平,推动学生社团规范化、精品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在打造校…

闽南科技学院“青马工程”培训班开展深研细悟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寄语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对广大青年的寄语精神,深化理论知识,厚植思想根基,近日,闽南科技学院“青马工程…

“星途觅意,追光寻迹”活动

2024年5月28日14:00-16:00,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一小分队、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

“锐意前行,说干就干”活动

2024年5月28日14:00-16:00,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一小分队、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

最新发布

“红山楂”“堂前燕”前往位于山东省滨州市的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
寻访红色足迹,传承革命薪火。8月17日下午,山东大学从文书院“红山楂”寻访红色足迹实践队暨山东大学环境学院“堂前燕3.0”社区实践队队员赵健成前往位于山东省滨州市的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
穿越千年的孔学文化
为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儒家文化的现代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7月24日,人文与外国语学院“三下乡”专项实践团前往本次实践第十站贵阳孔…
安徽学子三下乡:关爱留守儿童,共筑希望家园
中国青年网池州8月18日电(通讯员秦慧萍)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现状,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确保主题教育活动走心,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2023年8月14号,安徽工业大学电气学院“池守童安”关爱留守儿童暑期社会实…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乐善疗养,奉献与共
图为观察团成员搀扶老人上楼梯。李美彦供图2023年7月13日,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传薪火·入乡村·促振兴”乡村振兴观察团来到石鱼镇疗养院,了解当地疗养院老人生活情况,以探讨如何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
预防呼吸疾病,共建健康家园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问题日益引起关注。呼吸疾病作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为了提高大家对呼吸疾病预防的认识,营造健康的生活环境,我们于7月20日来到了滁州…
【地理与旅游学院】曲园学子保护生态环境,拥抱绿色明天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为助推乡村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开展,建设美丽乡村,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变废为宝”实践团于6月26日前…
传承优秀文化,共创美好未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壮大的丰厚滋养源泉。正所谓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优秀文化,弘扬文化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壮大的丰厚滋养源泉。正所谓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夏日炎炎,萤火与你同在
中国青年网淮安8月21日电(通讯员王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暑假,大中小学生们迎来了快乐的暑假生活。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举办了“萤火之行”公益志愿活动。自7月1日起的一个月内,志愿者们将在海…
打扫社区卫生,共创美好家园
山东七月校园事##山东学子暑假在行动#“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虽然国家已经加强了我国的环境治理,但仍有部分地方的环境存在问题,地球卫生的清洁任务依然任重道远。经过调研,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