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听吴侬软语,赏江南古韵,苏州学子踏进江南梦

来源:江苏科技大学 作者:沈梦婷、孙伟杰

今年暑期,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苏州理工学院“风华绝代”实践团小队成员们为了探究家乡特色文化,讲好家乡的故事,来到苏州戏曲传承中心凤苑书场共听一曲悠软绵长的苏州评弹,体验一次吴侬软语的慢生活,切实感悟江南水乡的柔情滋养和人间烟火气。

七月的苏州,热情又热闹,迎着朝阳,队长带领团队成员前往苏州戏曲传承中心凤苑书场,一同观赏苏州评弹表演。台上两位青年评弹演员田璟璟和何君怡一开场便用姑苏评弹特有的形体动作和吴侬软语“万福”、“倷好”向所有听众问好,接着用评弹的“说、噱、弹、唱、演”和“理、味、趣、细、戏、技、奇”演绎了评弹之美,讲演得绘声绘色,听众们如痴如醉。二人用婉转回转的曲调道着幽幽愁愁的吴侬软语,将评、弹、唱巧妙结合,实属清丽委婉的动听之词,其唱腔犹如丝竹之声,沁人心脾。

在评弹表演结束后,小队成员们前往后台休息室对两位青年演员田璟璟和何君怡进行了采访。田璟璟首先向队员们讲述了评弹的悠远历史和传承历程。苏州评弹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第一次被记载是出现在杭州西湖边,因用吴语演唱,故称之为苏州评弹。评弹艺术原属下九流,为社会地位低下的民众所观赏,直至乾隆皇帝下江南微服私访时,听了王周士老先生一曲评弹,深深地被其动听的韵律所吸引,便将这位先生请回宫中表演,苏州评弹也自此闻名。待到民国时期,封建思想的破除使得女性也有了登台表演的机会,苏州评弹也因此被注入了灵魂,迎来了真正辉煌时期。短短数年,各种流派如雨后春笋一般迅速发展起来,呈现百花齐放之势。苏州评弹以说和唱为主,其语言以吴侬软语为基础,向其中添加各种声韵,使其听起来丰富多彩。

当问到二位青年演员为什么会选择学习评弹,何君怡面带笑意回答道:“因为我小时候爱听故事,爷爷总抱着我听苏州评话,自此产生了兴趣。等到初中正逢评弹学校招生,正式从事了苏州评弹行业。于是,我从一个喜欢听故事的人变成了一个讲故事的人。”与此同时,田璟璟表示到:“爷爷奶奶的因素占很大影响,我爷爷小时候也爱听评书,正好有个姐姐也在评弹学校,所以我也去考了一下。”由于儿时产生的兴趣,田璟璟和何君怡于2005年便进入评弹学校开始系统化学习,在2010年顺利毕业后加入无锡市评弹团工作至今。

“我们都是家族中第一位专业从事评弹行业的人,日复一日的基本功训练,十五天一循环的新话本背诵。一招一式、一板一眼,说、唱、弹、噱、演,尽显功底,一曲完整曲目演绎的背后都需要演员经年累月的练习。”在田璟璟和何君怡看来,苏州评弹是词曲丝弦的巧妙结合,不仅要熟悉各话本内容和语气语调,还要灵活弹奏乐器琵琶和三弦加以伴奏。

苏州的曲艺文化在吴语区一直都独具一格,以评弹为主的苏州曲艺更是走过了200余年历史长河传承至今。虽然苏州评弹在2008年就入选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但仍面临着许多发展传承的难题。在谈及评弹行业现状时,何君怡表示如今专业从事苏州评弹行业的年轻人越来越少,如果长期以往发展下去,苏州评弹必将走向衰落。话音刚落,二位青年评弹演员不禁表露出失落无奈之情。

当问及是何原因造成苏州评弹如今困境时,田璟璟解释道:“书场观众老龄化、演奏方言难听懂、评弹人才稀缺等问题都是评弹保护道路上的巨大绊脚石。”可见苏州评弹未来的保护和发扬工作任重而道远。对此,作为非遗传承队伍中的新兴力量,田璟璟和何君怡二人一致认为青年评弹人应当肩负起自身艺术家的传承责任,走出苏州,走出江浙沪,跳出固有的演出地点,前往各地进行演出,并充分利用自媒体平台加大苏州评弹的宣传力度,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发扬光大。

随后,团队成员们一同前往参观了苏州评弹博物馆。博物馆共分三进院落,门厅展区总体介绍评弹概况;二进大厅以清代形式设立书场,定期表演评弹曲目;三进大厅介绍评弹发展史、各代著名评弹艺人和文史资料等。博物馆用书场模型将清末明初茶馆书场的世俗风情用瞬间凝固的手法展现在游客面前,团队成员们在这真切感受到了,无论是吴侬软语,还是抑扬顿挫的语调,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苏州评弹艺术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更彰显了中国传统艺术的格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强调:“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了苏州评弹独特的艺术魅力,真切感受到了新时代非遗传承人骨子里的热爱与持之以恒的执着。

苏州评弹不仅是以吴语方言为主体语言的传统说唱艺术,还是江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曲艺百花园中的一枝常荣不败的幽兰,但其未来的发展传承之路却布满了荆棘。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应当担负起保护非遗曲艺,传承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愿尽青春之力,传续评弹雅韵!

http://www.dxswb.com/shijian/63143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遇见你们,真好--河南科技大学筑梦英才暑期社会实践

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接近尾声了,回想这一个多星期的经历,感慨万千。总结这几天的日子,只能说痛并快乐着。虽然这几天我们每天很累,每天要准备下一天讲授的内容,总结这一天授…… 朱梦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查看全文 >>

国学小课堂之传统节日--河南科技大学筑梦英才暑期社会实践

我们筑梦英才暑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开始倒计时了。今天下午是国学小课堂的倒数第二节,今天我们讲授的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来源于我国古代生产生活及精神崇拜,体现古人的生活习性、…… 朱梦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查看全文 >>

字看人生——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暑期实践

中国有一种说法,字如其人,意思是说从字足迹能看出写字人的性格。我们常在信件和文件上签名,殊不知,笔迹是能展示写字人的个性。不过,笔迹总归是后天形成的。写字人的字迹是根据诸如…… 周晓涵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查看全文 >>

翰墨人文——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暑期实践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书法艺术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艺术语言再现了这一历时性的嬗变过程。而具有姊妹性…… 周晓涵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查看全文 >>

诗书国学——河南科技大学“筑梦英才”暑期实践

“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一种高雅,比如我们无论何时欣赏美景时都能记得学诗的好处,就能出口雅致。那再来说说“腹有诗书”中的“书”吧。书,是读书、也是作文、…… 赵晓雨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查看全文 >>

启蒙国学——河南科技大学“筑梦英才”暑期实践

国学文化是中华的传统瑰宝,是每个炎黄子孙应该重视的文化。腹有诗书气自华,出门见到美景说“良辰美景奈何天,姹紫嫣红开遍”的孩子和张嘴就来“哇,太美了!”的孩子肯定是…… 赵晓雨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查看全文 >>

翰墨书法,艺术人生——河南科技大学“筑梦英才”暑期社会实践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汉字的书写艺术,从甲骨文、石鼓文、金文(钟鼎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等,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中国书法是一种…… 杨志杰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查看全文 >>

笔墨书天地,传承续丹青——河南科技大学“筑梦英才”暑期社会实践

书法是“文字”的一种艺术形式,是根据一定的书写规律和审美规律表现出来,并且表达书者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艺术,有记录思想、交流信息的功能,是人类文明的精神财富。并且书法是中华民族…… 杨志杰 河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数学科普进课堂 青春领航谱新篇

5月29日下午,数学与统计学学院(以下简称“数统学院”)组织菁诚服务队赴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开展了数学科普四点半课堂志愿…

多彩社团丨校团委举办2023-2024学年星级学生社团评选

为充分发挥学生社团育人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社团的整体水平,推动学生社团规范化、精品化建设,更好地发挥学生社团在打造校…

闽南科技学院“青马工程”培训班开展深研细悟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寄语精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对广大青年的寄语精神,深化理论知识,厚植思想根基,近日,闽南科技学院“青马工程…

“星途觅意,追光寻迹”活动

2024年5月28日14:00-16:00,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一小分队、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

“锐意前行,说干就干”活动

2024年5月28日14:00-16:00,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一小分队、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

最新发布

老人安康,国家昌盛,将爱传递给老人
老人安康,国家昌盛,将爱传递给老人/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白鸽队“三下乡”开展关爱老人活动将爱传递给老人,我们矢志不渝。2023年7月20日—7月23日,塔里木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白鸽队的张依铃、张明耀、范…
涵养獬豸,法润溪口
涵养獬豸法润溪口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抓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利在当代,功在千秋。为了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高公民的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怀揣着“助力乡村振兴,将法治的…
广卫学子重温梅岭峥嵘岁月,意气风发迈向征程
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寻红色记忆,筑青春之梦”实践团前往位于江西省大余县与广东省南雄市交界处的梅关古道。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哀思,培养爱国主义精神。登梅岭古道,叹长征之艰。…
中科大“朋辈交流,助‘丽’成长”社会实践第五日活动速览
7月14日,“朋辈交流,助‘丽’成长”社会实践团成员面向青田县山口镇初级中学学生开展七彩课堂,并在青田中学面向高中学生开展数学、物理学习方法指导和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当天上午,在山口中学,实践队员张…
因时而施,禁毒与法治宣传对阵社区针对帮扶
七月夏日,是活力的,更是燥热的。在这一特殊季节,需严密关注人民社会安全,正所谓:“人民健康兴百世,禁毒防毒利千秋”。故我校法学院于2023年暑假开展“百部电影进社区”活动。为提高城镇居民禁毒、防毒、…
重庆学子“三下乡”心得体会|齐助家乡焕新颜,振兴乡村展未来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为拓展本身的知识面,增加实践经验,锻炼自身能力,我怀着“学以致用”的想法报名参加了本次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顺利通过几轮面试后的我很是欣喜,作为“寻燎原星火·助乡村振兴…
塑造与被塑造
在中国的县域教育中,会泽是一个值得观察的样本。作为资源极其有限的贫困县,它探索出了一套教育模式,用辛苦和汗水、超出平均水平的学习强度,以及严苛的军事化管理,把无数孩子送出大山、摆脱原定的命运。…
他们的励志故事
2018年,来自会泽山村的崔庆涛,被北京大学录取,快递员送录取通知书时,他正和爸爸在村里的工地上拌砂浆、打小工挣钱;2020年,毕业于会泽茚旺高中的张沁芳,高考数学满分,总分进入全省前50名,考入北大,张…
立足精耕细作,实现“藏粮于技”
滁州明光市是农业大县,水稻种植一直是当地农民的重要经济来源。为了了解水稻种植情况和进一步提高水稻产量和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7月15日至7月22日,滁州学院地理信息与旅游学院水稻高产高效生产调研小…
实践新体验,社区志愿行
本次活动是我宝贵的一次实践经历,是大学社会实践活动的第一次尝试。在活动开始前,由于不熟悉实践流程,我们实践队通过网上搜索、集中讨论、请教有经验的师哥师姐等方式,明确了实践方式、分组分工,为后续…